一般情況下,中藥每天需要服用兩次,為了讓藥效持續(xù)的起作用,可以把兩次服藥的時間間隔12小時,所以早晨一次,晚上一次服用最合適,也是最方便的,這也是中藥需要早晚服用的主要原因。
雖然中藥需要煎煮比較麻煩,但是中藥的副作用比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許多人會選擇服用中藥治病。在抓中藥的時候,醫(yī)生可能會告訴患者一包中藥要煎煮兩次,把兩次煎煮的藥液均勻混合好,可以在早晚分兩次服用,那么,中藥為什么要早晚喝呢?
一、中藥為什么要早晚喝
因為中藥一般都是一天服用兩次,為了讓藥效持續(xù)起作用,最好兩次服用的時間能間隔12小時,所以一般醫(yī)生都會告訴患者在早晨服用一次藥物,晚上睡前服用一次藥物,這樣就能間隔12小時了。雖然也可以中午服用一次,但是第2次服用就需要到半夜了,非常不方便。
二、中藥飯前服用還是飯后服用
不同的中藥服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具體是飯前服用還是飯后服用,需要根據(jù)藥物的類型選擇,比如如果服用的是滋補(bǔ)類的藥物,一般需要在飯前服用,這樣更有利于腸道的吸收,藥效會更好。如果服用的是清熱解毒的藥物,一般對腸道的刺激有些大,可以在飯后服用,降低服藥后出現(xiàn)腸胃不適的癥狀。如果是助眠安神的藥物,在睡前服用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中藥的服用方法
1.溫服
溫服就是把煎好的中藥放溫以后再服用,就是把藥湯煎煮后濾出,在常溫下放到30~37度左右的時候再喝。一般的中藥都需要溫服。
2.熱服
熱服指的是把剛煎好的藥汁趁熱敷下,一般治療寒癥的中藥,想要更好的祛風(fēng)散寒,可以選擇這種服用方法,只要中藥不燙嘴后就可以服用了。
3.冷服
冷服就是把煎好的湯藥放涼以后再服用,一般在夏天服用的解暑的中藥就需要冷服。用來清熱解毒的中藥也需要冷服。如果想要緩解嘔吐的癥狀,或者中毒的人用來解毒的藥物也需要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