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為白色或類白色片。用于對于2型糖尿?。ǚ且葝u素依賴性糖尿病,NIDDM)患者。那么,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的不良反應(yīng)有什么呢?
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口服給藥后,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空腹情況下,30分鐘后可在血清中測到吡格列酮,2小時達到峰濃度。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對食物會將峰濃度時間延遲3~4小時,但不改變吸收率。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通過羥基化和氧化作用代謝,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的代謝產(chǎn)物也部分轉(zhuǎn)化為葡萄糖酸或硫酸結(jié)合物。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在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中,代謝產(chǎn)物M-Ⅱ、M-Ⅳ(吡格列酮的羥基化衍生物)和M-Ⅲ(吡格列酮的酮代謝產(chǎn)物)均具有藥理活性。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在多次給藥后,人血清中主藥的藥物形式除吡格列酮外,還有M-Ⅲ和M-Ⅳ。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的穩(wěn)態(tài)時,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和2型糖尿病人中,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均占血清總峰濃度的30~50%和總AUC的20~25%。
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當(dāng)與表達的P450或人肝臟微粒體一起孵育時,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主藥形成M-Ⅳ,也可生成少量的M-Ⅱ。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在肝代謝中,細胞色素P450的主要同功酶為CYP2C8和CYP3A4,其他很多同功酶,包括主要分布在肝外的CPY1A1也參與代謝。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在體外等摩爾濃度時,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中的酮康唑可抑制達85%的肝吡格列酮代謝。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與人P450對肝微粒體孵育時,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并不抑制P450活性。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尚未進行人體內(nèi)的研究確定吡格列酮是否可誘導(dǎo)CYP3A4生成。鹽酸吡格列酮分散片的不良反應(yīng)是:
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臨床試驗中,超過3700名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了鹽酸吡格列酮治療。在美國進行的臨床試驗中,超過2500名病人接受了鹽酸吡格列酮治療,超過1100名病人療程達6個月或以上,超過450名病人療程達1年或更久。
表-1顯示了以鹽酸吡格列酮單藥治療(劑量7.5毫克、15毫克、30毫克、45毫克,1次/日),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中,總體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及其類型。
鹽酸吡格列酮與磺脲(N=373)、二甲雙胍(N=168)或胰島素(N=379)合用時,臨床不良反應(yīng)類型與鹽酸吡格列酮單藥治療相仿,唯一例外是與胰島素合用時,水腫發(fā)生率增加(吡格列酮:15%,安慰劑:7%)。由于不良反應(yīng)(除高糖血癥外)退出臨床試驗的發(fā)生率,安慰劑組(2.8%)與鹽酸吡格列酮組(3.3%)相仿。
與磺脲或胰島素合用時,曾有病人出現(xiàn)輕至中度低血糖。與一磺脲類藥物合用時,安慰劑組病人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鹽酸吡格列酮組為2%。與胰島素合用時,安慰劑組病人低血糖發(fā)生率為5%,15毫克鹽酸吡格列酮組為8%,30毫克鹽酸吡格列酮組為15%(參見【注意事項】,一般,低血糖癥)。
在美國進行的雙盲研究顯示,單藥治療時,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病人貧血發(fā)生率為1.0%,安慰劑治療病人為0.0%。與胰島素合用時,鹽酸吡格列酮貧血發(fā)生率為1.6%,安慰劑治療病人為1.6%。與磺脲合用時,鹽酸吡格列酮組貧血發(fā)生率為0.3%,安慰劑治療病人為1.6%,與二甲雙胍合用時,鹽酸吡格列酮組貧血發(fā)生率為1.2%,安慰劑治療病人為0.0%。
在美國進行的所有臨床試驗均顯示,鹽酸吡格列酮組病人水腫發(fā)生率比安慰劑治療組高。單藥治療時,鹽酸吡格列酮組4.8%病人有水腫,安慰劑組為1.2%。與胰島素合用時,水腫發(fā)生率最高(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組為15.3%,安慰劑組為7.0%)。所有病例均僅為輕或中度(參見【注意事項】,一般,水腫)。
實驗室異常:血液學(xué):鹽酸吡格列酮可能會使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下降。就全部臨床研究而言,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的病人血紅蛋白均值降低了2%到4%。一般而言,此類變化出現(xiàn)在治療最初的4到12周時,之后相對平穩(wěn)。這些變化可能與鹽酸吡格列酮造成血漿容量增加有關(guān),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重要的臨床血液學(xué)意義。
血清轉(zhuǎn)氨酶水平:在美國進行的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中,1526個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病人中共有4名(0.26%),793個安慰劑治療病人中共有2名(0.25%),ALT≥3倍正常高限。在美國進行的所有臨床研究中,2561名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病人中共有11名(0.43%)ALT≥3倍正常高限。所有有隨訪值的病人升高都為可逆性的。在接受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的群體中,最后一次訪視時膽紅素、AST、ALT、堿性磷酸酶和GGT的均值均低于基線測定時的均值。在美國,因為肝功能異常退出臨床試驗的病人不足0.12%。
在知情同意的臨床試驗中,未見導(dǎo)致肝衰竭的體質(zhì)特異性藥物反應(yīng)(參見【注意事項】,一般,對肝臟的影響)。
CPK水平:臨床試驗中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時,曾觀察到散發(fā)、短暫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有7位病人出現(xiàn)過一次、單獨的CPK升高(超過正常上限10倍,數(shù)值為2150到8610)。7位病人中,5位繼續(xù)接受鹽酸吡格列酮治療,2位是在試驗結(jié)束后出現(xiàn)CPK升高的。這些升高均得以恢復(fù),且無明顯臨床后遺癥。這一情況與鹽酸吡格列酮治療的關(guān)系尚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