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型紅斑狼瘡的癥狀明顯程度因人而異,可能由紫外線敏感、免疫異常、遺傳傾向、藥物誘發(fā)、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現(xiàn)包括蝶形紅斑、盤狀皮損、光過敏、脫發(fā)、黏膜潰瘍等。
1、蝶形紅斑:面部雙頰及鼻梁出現(xiàn)對稱性紅斑,邊界清晰,形似蝴蝶。皮損在日曬后加重,可能伴有輕微灼熱感或瘙癢。日常需嚴格防曬,使用物理屏障如寬檐帽、防曬霜SPF50+。
2、盤狀皮損:圓形或橢圓形紅色斑塊,表面附著鱗屑,常見于頭皮、耳廓。皮損愈合后可能遺留色素沉著或萎縮性瘢痕。局部可涂抹糖皮質(zhì)激素軟膏如糠酸莫米松,避免搔抓。
3、光過敏:紫外線暴露后皮膚出現(xiàn)異常紅斑、丘疹或水皰,甚至誘發(fā)全身癥狀。建議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外出,選擇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的物理防曬劑。
4、脫發(fā):前額發(fā)際線處毛發(fā)稀疏易斷,稱為“狼瘡發(fā)”。部分患者伴隨頭皮盤狀皮損,導致永久性瘢痕性脫發(fā)。溫和洗發(fā)、減少染燙,可嘗試米諾地爾溶液外用。
5、黏膜潰瘍:口腔或鼻黏膜反復出現(xiàn)無痛性潰瘍,直徑2-10毫米,邊緣充血。使用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水緩解疼痛,補充維生素B族促進黏膜修復。
皮膚型紅斑狼瘡患者需長期維持均衡飲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魚、亞麻籽,限制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適度進行低強度運動如瑜伽、游泳,避免過度疲勞。定期監(jiān)測皮損變化,合并關節(jié)痛、發(fā)熱等癥狀時需警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可能,盡早就醫(yī)完善抗核抗體、補體等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