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學"?
說明書最前端通常是藥品的名字與批準文號。藥品的批準文號由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核準頒發(fā),寫有"國藥準字×××××號"。如果寫的是"某衛(wèi)藥準字第×××號",表示該藥品由某省衛(wèi)生廳核準制造,如果是"衛(wèi)藥輸字第×××號",則指該藥品是由國外制造而輸入進口的。
1.藥名、化學名。通用名和化學名世界通用,任何教科書或文章上出現的應是同一名稱,一般以英文和譯文表示。至于商品名,每一家生產藥廠都可為其產品取一個商品名。因此,相同成分的藥品,或是學名相同的藥品,可能有多個商品名。不同的商品名,意味不同廠家的產品,也意味不同的品質。要認準通用名或者化學名,避免重復服藥,導致過量中毒。
2.主要成分,有些為復方成分。成藥里復方產品居多,醫(yī)師處方藥則單方居多。說明書中標明的多為主要成分。如感冒清的主要成分為板藍根、山芝麻、穿心蓮等。
3.適應癥。即根據藥品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情況,將使用本品確有療效的疾病列入適應癥范圍。此項在一些中成藥的說明書中常用"功能與主治"表示。服藥一定要在適應癥范圍內,尤其是OTC(非處方藥)藥物,自我服用應按照適應癥,避免錯服。
4.用法與用量,兒童劑量則要根據年齡或體重計算。許多中西藥的重量用克(g)、毫克(mg)等表示,容量用毫升(ml)表示,并按1克=1000毫克,1升=1000毫升的比例換算。如每片0.5克與每片500毫克是相同表示法。藥物用量常注明一日幾次,每次多少量;兒童常用每日每公斤體重多少量來表示。至于藥品的用法,則需根據該藥的劑型和特性,注明為口服、肌肉注射、靜脈用藥、外用及飯前服、飯后服、睡前服等。病人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注明的方法用藥。
5.不良反應,除藥物本身的特性外,還與用藥者的身體素質、健康狀況有關。如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青霉素、鏈霉素容易發(fā)生過敏反應。有些藥品口服后會刺激胃腸道引起惡心、嘔吐等反應,有些藥物對肝腎有毒性等,這些不良反應在說明書中都會注明,注意閱讀不良反應,加強用藥的自我監(jiān)測,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措施。
6.注意事項,必須列出該藥的慎用、忌用和禁用對象。對于具有禁忌癥的,絕對不能服用,慎用的藥物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密切監(jiān)測不良反應。
7.規(guī)格。
8.貯藏,多數藥品均需避光,密閉并在陰涼干燥處保存。許多生物制品均需冷藏或低溫保存。變質的藥物絕對不能服用。
9.有效期、保質期或失效期,藥品超過有效期或達到失效期后則為過期失效,過期藥物絕對不能服用。
10.批號。但須注意,按日、月、年排列。美國進口藥大多按月、日、年排列,日本進口藥大多按年、月、日排列,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則常用羅馬字代表月份。
二?
1.明確診斷,有的放矢。如發(fā)燒時先要查清原因,不要動不動就用抗菌素。腹痛原因不明者,切忌打止痛針,否則不僅增加病人負擔,更嚴重的是遮蓋癥狀,延誤病情。
2.在明確診斷的同時,要了解其他并存的疾病及過敏史。例如老年哮喘病人要了解有無高血壓史,否則選用腎上腺素治療,可能會發(fā)生危險。心絞痛伴有支氣管哮喘的病人,使用心得安,可加重支氣管痙攣?;加新愿尾〉幕颊?,應避免應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以防加重病情。對過敏體質及有過敏史的人,用藥應特別慎重。
3.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臨床上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的目的,在于能取得更好的療效。但是如果不考慮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就會使藥物原有的作用降低,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如磺胺嘧啶鈉針劑加入葡萄糖液中,時間稍長即可析出結晶性沉淀;使用氨基甙抗生素時,如同時使用速尿或利尿酸,??杉又芈犐窠浀膿p害;氯丙嗪引起的血壓過低,如用腎上腺素升壓,不但不能使血壓上升,反而使血壓更加急劇下降。
4.不可任意加大劑量或過早停藥。病人治病心切,認為多吃藥,病好的快,其實不然。如青霉素殺菌濃度以最低抑菌濃度的5—10倍為佳,高于此濃度殺菌能力并不增加,反而會增加毒性反應。哮喘病人服氨茶堿,用量過大會使心跳加快。所以用藥劑量,必須嚴格遵守醫(yī)囑。過早停藥,也是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如治療結核病需要長期服藥,可是有些病人癥狀稍好一些就不再服藥了,結果疾病好好壞壞,藥物停停用用,疾病延誤不愈,這不僅浪費藥物,而且會產生耐藥性,增加治療的難度。
三?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藥物,藥物在治療疾病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藥物不能治療所有的疾病,無法取代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yǎng)的飲食、健康的精神生活。
第二,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產生好、壞的作用,因而在使用藥物之前,必須了解藥物的療效,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要認識到不良反應是因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的程度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
那么,怎樣才能保證合理用藥,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呢?
首先,要知道藥物的作用往往不是單一的,可能會有我們未曾發(fā)現的不良反應。許多藥物的不良反應料想不到,也無法預測,具有潛在危險性,卻不經常發(fā)生??赡苁且蚍盟幬镞^量、患者本身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大部分是原因不明的。若能對藥物作用機制,了解得愈透徹,醫(yī)療用藥的安全性也愈高。
其次,要認識到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有些人特別容易受到藥物不良反應的傷害。這些高危人群有、孕婦、嬰兒和兒童、肝臟疾病患者、腎臟疾病患者、罹患多種疾病患者。還有,有些藥物會與食物、酒精、其他藥物交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故服用藥物時,必須仔細閱讀說明書,向醫(yī)師詢問處方藥的交互作用。
第三,服用藥物時,一定要遵從醫(yī)師或藥物說明書告知的預防不良反應措施。沒有經醫(yī)師的同意,絕對不可自行增加服用劑量;并請教醫(yī)師,服用的處方藥之間、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之間,是否會產生交互作用。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在用藥后數個月、數年后發(fā)生,或是在藥物療程結束后才發(fā)生,但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預期的。遇到危險的警訊時,必須立刻停藥,和醫(yī)師討論,并及時向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機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