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流鼻血可通過局部壓迫、冷敷止血、調(diào)整體位、鼻腔保濕、藥物干預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空氣干燥、外力損傷、鼻腔炎癥、高血壓、凝血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
1、局部壓迫: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cè),持續(xù)壓迫5-10分鐘。身體保持前傾姿勢,避免血液倒流嗆咳。壓迫時用口呼吸,不可反復松手查看止血效果。該方法適用于大多數(shù)前鼻孔出血。
2、冷敷止血:將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及前額部位,血管遇冷收縮可減緩出血。冷敷時間不超過20分鐘,需間隔休息防止凍傷。同時配合壓迫法效果更佳,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
3、調(diào)整體位:采取坐位或半臥位,頭部略向前傾。禁止仰頭導致血液倒流入咽喉,可能引發(fā)誤吸或胃腸道刺激。睡眠時可抬高床頭30度,減少夜間鼻腔血管壓力。
4、鼻腔保濕:使用生理鹽水噴霧或凡士林軟膏滋潤鼻腔黏膜。冬季臥室放置加濕器維持50%濕度,避免干燥性鼻炎。糾正挖鼻孔等不良習慣,修剪兒童指甲防止黏膜損傷。
5、藥物干預:反復出血需排查高血壓或血液病,遵醫(yī)囑使用酚磺乙胺止血。鼻腔填塞止血海綿適用于嚴重出血,凝血功能障礙者需補充維生素K。避免長期使用麻黃素類減充血劑。
日常增加獼猴桃、柑橘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補充維生素K可多食用菠菜、羽衣甘藍。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增強血管彈性,但高血壓患者需控制運動強度。鼻腔干燥時可用棉簽蘸取橄欖油輕柔涂抹,出血后24小時內(nèi)避免熱水浴及劇烈活動。出血量超過200毫升或持續(xù)30分鐘未止需急診處理,長期反復出血建議完善鼻內(nèi)鏡及血常規(gu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