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常見的疾病。中醫(yī)對感冒的辨證分類主要依據(jù)病因?qū)θ梭w的作用、機體的反應性以及體質(zhì)的不同,風、寒、暑、濕、燥、熱、飲食、勞累等均可能是感冒的原因或誘因,不同的感冒需選用不同的中成藥。
風寒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風寒感冒在秋冬季更為多見,一般因風邪和寒邪入侵肌表,主要表現(xiàn)為怕冷明顯、鼻塞、流清涕、無汗、舌苔薄白,還可能伴有發(fā)熱、周身疼痛、咳嗽、胃口不好等癥狀;治療主要是辛溫發(fā)汗解表,風寒表實證可選用含麻黃、桂枝、荊芥等辛溫解表的藥,如荊防敗毒散、風寒感冒顆粒,民間常用的蔥姜水、姜糖水等發(fā)汗的方法可以用于風寒感冒的輕癥。
風寒感冒如果同時伴有喉嚨疼、痰黃、便秘、小便黃往往是外寒里熱,可選用防風通圣丸解表清里;如果同時有胃口不好、嘔吐,可能是風寒食滯,可選用午時茶顆粒;風寒挾濕可以選用九味羌活顆粒。風寒型感冒病人一般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等藥物。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春夏季相對多見;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輕微惡風、口渴明顯、流黃涕、痰黃、咽喉紅腫,舌苔薄白微黃、舌尖邊紅;治療可選用含薄荷、桑葉、菊花、葛根、連翹等辛涼解表的藥,如桑菊感冒片,風熱感冒顆粒,銀翹散、雙黃連口服液等。
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多發(fā)生在夏季,表現(xiàn)為出汗不暢,身體沉重,疲乏無力,治療時需清暑祛濕解表,可用藿香正氣軟膠囊、香薷飲(主治暑令感寒夾濕)或新加香薷飲(主治暑溫兼濕)等。
體虛感冒
體虛感冒常發(fā)生在老年、婦女、小兒或患有慢性病的體虛患者,風寒或風熱兼有氣血陰陽的虧虛,癥狀不像單純風寒風熱那樣明顯,選藥的側(cè)重也有不同,偏氣虛者多為風寒,需益氣解表,可用參蘇丸,玉屏風散等;偏陰虛者多為風熱,需滋陰解表,可選加減葳蕤湯等;脾虛大便溏稀又兼氣陰虧虛者,可選用參苓白術丸等。
附:常見感冒癥候和用藥對照表
溫馨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的中醫(yī)辨證專業(yè)性較強,虛實表里相互兼雜,有各種情況和變化,需根據(jù)體質(zhì)和病情選用不同的中藥成方,難以分辨或用藥效果不佳時,建議及時就診辨證用藥。比如有的病人四肢涼、消化不良易拉肚子、面頰浮紅、煩躁、喜冷飲,多是真寒假熱,這類患者如果外感風寒,需解表溫里;再如小孩子冬天運動起來出汗,脫衣服又受了風寒,出現(xiàn)風寒里熱,用風寒表實治療方法強行發(fā)汗容易傷津液;再如秋燥感冒是由于秋天燥氣傷人,常有頭痛、口鼻發(fā)干、咽喉燥痛、音啞、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的癥狀,治療宜辛涼清燥,可用桑菊感冒顆粒或桑杏湯,而不
能用辛溫燥熱的藥,如麻黃、桂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