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養(yǎng)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通常需要4-6周,具體時間與病情嚴重程度、個體差異及康復措施執(zhí)行情況相關。
急性發(fā)作期需絕對臥床2-3天,選擇硬板床采取仰臥位屈膝姿勢。此階段疼痛劇烈可能伴隨下肢放射痛,需避免任何腰部扭轉或負重動作。局部冷敷可緩解炎癥反應,疼痛減輕后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
癥狀緩解后進入3-4周功能恢復期,可進行臀橋、死蟲式等核心肌群訓練。每天練習麥肯基療法中的腰部伸展動作,逐步增加貓牛式、鳥狗式等穩(wěn)定性訓練。訓練強度以不誘發(fā)疼痛為原則,配合腹式呼吸調節(jié)椎間盤壓力。
糾正久坐彎腰等不良習慣,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腰靠墊。拾物時保持腰部挺直下蹲,避免單側負重超過3公斤。駕駛時調整座椅至膝蓋略高于髖部,每40分鐘需站立活動。
物理治療可采用超短波、干擾電等儀器緩解神經根水腫。中醫(yī)推拿需選擇專業(yè)機構進行腰部肌群松解,配合針灸刺激腎俞、大腸俞等穴位。疼痛持續(xù)時可短期使用塞來昔布、乙哌立松、甲鈷胺等藥物。
加強腰背肌力量后轉入長期管理階段,每周進行游泳、快走等有氧運動。體重指數超標者需控制飲食熱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增強骨骼強度。睡眠選用中等硬度床墊,側臥時雙腿間夾枕保持脊柱中立位。
康復期間建議每日攝入30克優(yōu)質蛋白促進組織修復,多食用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蛇M行八段錦、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注意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若靜養(yǎng)6周后仍存在持續(xù)性麻木或肌力下降,需及時進行MRI檢查評估是否需微創(chuàng)椎間孔鏡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