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溶栓治療需嚴格評估風險,僅在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時考慮使用。
一、妊娠期血栓風險與溶栓指征:
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風險增加5倍。當出現急性大面積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伴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時,溶栓治療可快速溶解血栓挽救生命。常用藥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等,需在重癥監(jiān)護下由多學科團隊共同決策。
二、溶栓治療的特殊風險:
妊娠期溶栓可能導致胎盤早剝發(fā)生率約6%、胎兒出血約1.8%或早產。治療前需超聲確認胎兒存活,孕周超過34周建議提前剖宮產。治療期間需持續(xù)監(jiān)測胎心、凝血功能及出血征象,備好新鮮冰凍血漿和冷沉淀等血制品。
三、替代治療方案選擇:
對于非致命性血栓,優(yōu)先選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產后可過渡至華法林,哺乳期使用肝素或華法林均安全。髂靜脈血栓可考慮放置下腔靜脈濾器,減少肺栓塞風險。
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需個體化處理。日常建議穿著醫(yī)用彈力襪促進回流,避免長時間臥床;飲食增加富含維生素K的綠葉蔬菜,維持穩(wěn)定抗凝效果;出現單側下肢腫脹、突發(fā)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yī)。產后6周需復查凝血功能,有血栓史者建議后續(xù)妊娠前進行血栓傾向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