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陰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引起的常見婦科感染,典型癥狀包括外陰瘙癢、豆腐渣樣白帶及排尿灼痛,可通過抗真菌藥物、局部護理及生活方式調(diào)整改善。
1、致病因素:
白色念珠菌作為條件致病菌,在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時大量增殖。糖尿病、妊娠期激素變化、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可能破壞陰道乳酸桿菌主導的酸性環(huán)境,為真菌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緊身化纖內(nèi)褲、高糖飲食等生活習慣也會增加風險。
2、典型癥狀:
患者常出現(xiàn)外陰劇烈瘙癢伴灼熱感,陰道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狀或豆腐渣樣,排尿時尿道口刺激癥狀明顯。部分患者伴隨外陰紅腫、性交疼痛,癥狀在月經(jīng)前加重。需與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進行鑒別診斷。
3、藥物治療:
局部應用克霉唑栓劑、制霉菌素陰道片可有效抑制真菌,口服氟康唑適用于反復發(fā)作病例。治療期間需避免性生活,配偶有癥狀者需同步治療。妊娠期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B類抗真菌藥物。
4、日常護理:
選擇純棉透氣內(nèi)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護墊及婦科洗液沖洗陰道。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游泳后及時清洗外陰。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水平,減少真菌繁殖的糖原供給。
5、預防復發(fā):
建立陰道微生態(tài)平衡是關鍵,可適量補充含乳酸桿菌的益生菌。避免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月經(jīng)期勤換衛(wèi)生巾。飲食上限制精制糖攝入,增加全谷物、無糖酸奶等食物,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
保持外陰干燥清潔是基礎預防措施,建議選擇寬松衣物并減少盆浴。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中可增加大蒜、椰子油等天然抗真菌食物。出現(xiàn)異常分泌物或瘙癢持續(xù)3天以上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用藥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