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聲和血管造影是兩種常用的血管成像技術,前者通過聲波反射無創(chuàng)評估血管結構,后者借助X射線和造影劑動態(tài)觀察血流情況。
1、原理差異:血管超聲利用高頻聲波在組織界面的反射成像,無需電離輻射;血管造影需注射含碘造影劑,通過X射線透視顯示血管形態(tài)。超聲適合淺表血管檢查,造影對深部血管分辨率更高。
2、適應癥區(qū)別:超聲常用于頸動脈斑塊篩查、下肢靜脈血栓初診;造影多用于冠狀動脈狹窄評估、腦血管畸形診斷。超聲可重復操作,造影具有介入治療優(yōu)勢。
3、操作流程:超聲檢查前僅需暴露檢測部位,全程無痛;造影需穿刺置管,存在造影劑過敏風險。超聲檢查時間約20分鐘,造影需1-2小時含術前準備。
4、圖像特點:超聲提供實時血流動力學數據,能測量血流速度;造影呈現血管三維解剖結構,可發(fā)現微小動脈瘤。超聲對鈣化灶敏感,造影顯示側支循環(huán)更清晰。
5、禁忌證不同:超聲幾乎無禁忌;造影禁用于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孕婦可安全接受超聲檢查,造影需嚴格評估輻射風險。
日常血管健康維護建議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續(xù)30-45分鐘;飲食注意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多食用深海魚類補充ω-3脂肪酸;戒煙限酒,保持BMI在18.5-23.9之間;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頸動脈超聲篩查,糖尿病患者需加強下肢動脈監(jiān)測。出現間歇性跛行、突發(fā)視力模糊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選擇合適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