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期間做好相應的居家護理,可以減少甚至消除化療帶來的不適。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親友適時的協(xié)助,更加有助于身體的康復。
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化療會影響到骨髓的造血功能,白血球、血小板和紅血球的數(shù)目與功能會暫時性降低。
白細胞下降:白細胞能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的細菌,當白細胞太低時,抵抗力會變弱而造成感染。白細胞下降時患者表現(xiàn)為乏力、肌肉酸脹、食欲下降、嗜睡、低熱等癥狀。
護理要點: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注意洗手,注意口腔、會陰、皮膚清潔。合理飲食,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少去公共場所,外出戴口罩,減少親友探訪,避免接觸感染者。定期查血常規(guī)。如出現(xiàn)發(fā)燒,體溫超過38.5℃時一定要及時就醫(yī),不可自行服用抗菌藥和退燒藥。
血小板過低:血小板的功能為凝結血液,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血小板,就容易造成出血不止及瘀傷。
護理要點:不要隨意吃藥,尤其是阿司匹林類的消炎退燒止痛藥,這類藥物會延遲止血時間。刷牙時要輕柔,可以使用軟毛牙刷,不用牙簽剔牙以免傷害牙齦造成出血。擤鼻涕時動作要輕柔,避免用手指挖鼻孔。小心受傷,以防出血不止。避免用力,例如用力解大便、咳嗽或打噴嚏。
紅細胞減少:紅血球負責將氧氣帶到身體各處,如果紅血球太少,身體就可能缺氧,嚴重的貧血會讓人感覺極度疲倦、虛弱、頭暈、怕冷和呼吸困難等。必要時醫(yī)生會考慮幫患者輸注紅血球生成素或輸血。
護理要點:充分休息,以恢復體力,白天也可小睡片刻。改變姿勢時,動作應緩慢,以免頭暈目眩。多吃含蛋白質和鐵質的食物,例如一些深綠色的葉菜類、肉類以及動物肝臟。
編者按:除日常護理外,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嘗試食療或額外使用營養(yǎng)補充劑來填補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如常見的補氣血中藥:靈芝、人參、黨參、紅棗、桂圓、黃芪等。
常見食方:
紅棗花生衣湯(紅棗,花生衣,適量溫水燉湯,可加少量紅糖)
桂圓荷葉湯(桂圓肉適量,山楂適量,荷葉1片,紅糖適量,適量水燉煮,也可適量加米煮粥)
如果不喜歡甜湯/粥,也可以單獨使用荷葉煮水,用荷葉水煮粥。
營養(yǎng)補充劑相對日常飲食更方便使用,也相對容易堅持,有些成分豐富的補充劑甚至可以對多種副作用同時起效。
常用補充劑:白細胞下降可選則葡聚多糖,或葡聚多糖與藍藻聯(lián)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白細胞量。
血小板過低、紅細胞減少等,可以使用速愈素、愈速等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和多種營養(yǎng)素。
口腔潰瘍
有的化學藥物會破壞口腔及喉嚨的黏膜細胞,引起破皮或潰瘍,會讓患者疼痛不適、食欲降低及吞咽困難,也可能造成感染。
護理要點:化療開始之前,先找牙醫(yī)將牙齒徹底清潔,并且把牙齒相關疾病或沒有裝好的假牙等問題處理完畢。餐后,使用軟毛牙刷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漱口。食用低刺激性、柔軟好入口的食物。
編者按:出現(xiàn)口腔潰瘍可以適量吃些西瓜、山楂(或者山楂制品也可以),或使用西瓜霜含片/噴劑涂抹、敷貼在潰瘍上。
常用可促進潰瘍恢復的藥物:西瓜霜噴劑;口腔凝膠;維生素B群。
惡心、嘔吐
目前多數(shù)的惡心及嘔吐可以用止吐藥物控制。
護理要點:少量多餐,清淡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和朋友家人聊聊天、看電視或是聆聽音樂,盡量轉移注意力,也能減輕惡心感。
編者按: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嘗試選擇山楂、白蘿卜、姜汁、薏米等煮水、煮粥,以能開胃為目的,如果感覺煮出來的粥水難喝或喝不下,就不要強制服用。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的患者可以嘗試吃些干烤的面包、饅頭片(不放油),或者鹽味的蘇打餅干,少量食用可以緩解;也可以嘗試姜類制品,姜汁、甜姜、姜撞奶等都可以嘗試。
常用于緩解惡心、嘔吐的藥物:地塞米松;阿瑞匹坦;昂丹司瓊等。
腹瀉和便秘
接受化療的患者,不同程度的腹瀉發(fā)生率在75%左右,這主要是由于化療藥物對腸膜細胞的直接抑制或破壞所致,同時也與腸道繼發(fā)性感染、情緒緊張等因素有關。而便秘的發(fā)生率在15%左右,這是由于某些藥物具有神經毒性,引起胃腸道平滑肌應激性下降,胃腸道蠕動減弱所致。
護理要點:為了避免腹瀉更嚴重,要改成低纖維飲食,例如白米飯或面條、土司、無油的肉及魚類等。如果無腎臟疾病,可多補充含鉀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楊桃等。如果水瀉的癥狀持續(xù)24小時,一定要盡快與醫(yī)生聯(lián)絡。便秘時要多喝水,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在體力許可時進行適度的運動,以增進腸蠕動。養(yǎng)成定期排便的習慣,并依醫(yī)囑用通便藥物。
編者按:出現(xiàn)腹瀉可以嘗試食用蓮子、芡實等改善脾虛的食物。
常見食方(僅適于腹瀉):
白術豬肚粥:豬肚適量,白術適量,生姜少許,加適量水煎煮,取清湯加粳米適量煮粥。煮過的豬肚可以加調料涼拌食用。
蓮子粥:蓮子適量(或蓮子粉),粳米適量,洗凈加清水煮粥,可以放少量鹽調味。
常見藥物和補充劑:
腹瀉可以嘗試思密達,蒙脫石散等藥物。
便秘可以使用益生菌、螺旋藻、乳果糖等補充劑(乳糖會導致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脫發(fā)
掉頭發(fā)是化療最令人困擾副作用之一,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發(fā)生,與所用的藥物有關。它通常在治療后的兩三個星期甚至更晚才開始,各部位的毛發(fā)都可能會脫落。
護理要點:如果所使用的化療藥物會造成嚴重掉發(fā),可于治療前先剪短頭發(fā)。使用較軟的梳子及無刺激的洗發(fā)用品。在掉發(fā)嚴重時,可先將頭發(fā)剃除,以免持續(xù)掉發(fā)影響到心情。依季節(jié)選購適合的帽子及頭巾,或配戴假發(fā)。在沒頭發(fā)時或頭發(fā)再生期間,使用滋潤型的洗發(fā)劑和頭皮護理用品,以改善頭皮干癢。一般在結束治療后3-6個月頭發(fā)就會長長。
編者按:中醫(yī)講“發(fā)為血之余”,出現(xiàn)脫發(fā)現(xiàn)象也可以嘗試使用提補氣血的中藥產品或食方,常見荷葉、桂圓、紅棗、靈芝、黨參等。
常見食方:
黃芪雞湯:黃芪、紅棗適量;雞肉適量,洗凈去血水;鹽適量,姜少許,放入鍋中燉煮,去浮沫。
山藥蓮子湯:山藥去皮切塊,蓮子洗凈,加適量水煮開,開鍋后轉小火燜煮20~30分鐘,可加入少量冰糖調味。
神經及肌肉系統(tǒng)損害
有些化學藥物會引起周邊神經的傷害,出現(xiàn)手或腳的刺痛感、無力感或者麻木、感覺遲鈍、行動遲緩等癥狀。
護理要點:當出現(xiàn)感覺遲鈍時,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拿尖銳的、太燙的、太重的東西,在上下樓梯時也要小心,并使用防滑墊或穿防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遵醫(yī)囑補充復合維生素和葉酸。神經性的副作用通?;謴洼^慢,建議用嬰兒油按摩手腳末梢,并常伸展四肢活動一下。
編者按:出現(xiàn)手足刺痛、麻木等情況,可以嘗試使用中藥調理,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四物湯加減等。也可以使用谷維素、神經妥樂平或維生素B12促進神經恢復。
靜脈損害
大多數(shù)化療是通過靜脈途徑給藥進行治療的,很多化療藥物對靜脈有很強的刺激性。為了保護患者的靜脈,減少藥物對靜脈及周圍組織的損傷,減少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醫(yī)生會建議進行靜脈置管,讓藥物通過導管直接通往大靜脈?,F(xiàn)在用得比較多的是PICC(經外周植入的中心靜脈導管),導管由上手臂的較大血管穿刺后再進入靠近心臟的大靜脈。不需要開刀,但會留一小段導管在手臂上。
護理要點:置管后患者要每周去醫(yī)院進行消毒一次。平時可以進行一般的日?;顒雍凸ぷ?,但要避免置管側手臂提重物、大甩臂等運動,不可以盆浴、泡浴和游泳,保持局部干燥。每天觀察局部皮膚情況,若有紅腫、疼痛,貼膜卷邊、導管滑脫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去醫(yī)院。
編者按:對于靜脈損害可以選擇涂抹喜遼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輔助靜脈和皮膚恢復。
總結
1.化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主要包括: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口腔潰瘍;脫發(fā);神經及肌肉系統(tǒng)損害;靜脈損害。
2.應對化療副作用,總的原則是,患者提前要對副作用有所了解,并有針對性的做好準備措施,避免化療對生理和心理產生太強的沖擊。
3.平常要注意記錄副作用,在復診時便于和醫(y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如果副作用過于嚴重,要注意及時聯(lián)絡醫(yī)生。
以上內容提到的食方或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嘗試,不要隨意私自加減會對身體產生影響的藥物或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