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痛可通過甲硝唑、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藥物緩解,通常由牙菌斑刺激、智齒冠周炎、牙周膿腫、齲齒繼發(fā)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甲硝唑:
針對厭氧菌感染引起的牙齦腫痛效果顯著,能抑制細菌DNA合成。適用于智齒冠周炎或牙周炎急性發(fā)作期,常與阿莫西林聯用增強抗菌效果。用藥期間需避免酒精攝入。
2、阿莫西林:
廣譜青霉素類抗生素,對鏈球菌等需氧菌有效。適用于牙齦膿腫伴發(fā)熱癥狀,可穿透炎癥組織達到較高濃度。青霉素過敏者需改用克拉霉素替代。
3、布洛芬:
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緩解腫痛,適合創(chuàng)傷性或非感染性牙齦腫脹。短期使用可減輕局部充血,但胃潰瘍患者應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替代。
4、牙周膿腫:
可能與牙結石長期刺激、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跳痛、牙齦波動感等癥狀。需配合齦下刮治清除感染源,嚴重者需切開引流。
5、齲齒感染:
可能與深齲未治療、牙髓壞死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咬合痛、放射性疼痛等癥狀。需進行根管治療消除病灶,殘根殘冠需拔除后修復。
日常建議用溫鹽水漱口減少細菌繁殖,選擇軟毛牙刷避免刺激腫脹部位。增加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攝入,促進牙齦修復。急性期避免咀嚼堅硬食物,若72小時內無緩解或出現面部腫脹需立即口腔科就診。規(guī)律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每年進行一次專業(yè)潔牙可有效預防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