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發(fā)生骨折后需注意制動保護、營養(yǎng)補充、疼痛管理、并發(fā)癥預防及康復訓練。骨折后的護理措施主要有保持患肢固定、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按時服用止痛藥物、預防壓瘡和深靜脈血栓、逐步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
1、制動保護
骨折初期需嚴格保持患肢制動,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間避免負重活動。臥床時用軟枕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翻身時注意保護骨折部位,防止移位。上肢骨折者可用三角巾懸吊,下肢骨折需借助助行器移動,禁止過早下地行走。
2、營養(yǎng)補充
每日需攝入足夠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蛋奶促進骨痂形成,同時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芝麻醬、蝦皮、乳制品。維生素D可通過曬太陽或食用海魚、蛋黃獲取,必要時遵醫(yī)囑服用碳酸鈣D3片、阿法骨化醇等制劑。長期臥床者應增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
3、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疼痛可用鹽酸曲馬多片。藥物鎮(zhèn)痛同時可配合冰敷緩解腫脹疼痛,后期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注意觀察疼痛性質變化,若持續(xù)加重需警惕感染或固定失效。
4、并發(fā)癥預防
每2小時協(xié)助翻身一次預防壓瘡,骨突處墊軟枕或使用氣墊床。每日進行踝泵運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必要時穿戴彈力襪。保持會陰清潔避免尿路感染,鼓勵吹氣球訓練預防墜積性肺炎。監(jiān)測血糖血壓防止基礎疾病加重。
5、康復訓練
拆除固定后逐步開展被動關節(jié)活動,從等長收縮訓練過渡到抗阻運動。髖部骨折者需在康復師指導下練習坐站轉移,使用步行架輔助行走。配合超短波、超聲波等物理治療促進愈合,避免劇烈運動導致二次損傷。
老年人骨折后飲食需兼顧易消化與高營養(yǎng),可選用鯽魚豆腐湯、菠菜豬肝粥等食譜??祻推诿咳諘裉?0分鐘促進鈣吸收,但需避免暴曬。家屬應協(xié)助記錄用藥時間及疼痛評分,定期復查X線觀察愈合進度。心理上多給予鼓勵支持,通過聽音樂、聊天等方式緩解焦慮情緒。若出現患肢麻木、皮膚發(fā)紫或發(fā)熱癥狀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