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急性骨髓炎可能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血源性傳播、外傷性感染、鄰近組織感染擴散、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病原體,約占70%病例。細菌通過血液循環(huán)侵入骨髓腔,在生長板附近形成膿腫。早期需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克林霉素、萬古霉素。
2、血行傳播:多繼發(fā)于皮膚感染、中耳炎等病灶。兒童長骨干骺端血管豐富且呈迂曲狀,細菌易滯留繁殖。臨床表現為突發(fā)高熱、患肢拒動,血培養(yǎng)陽性率達30%。
3、外傷因素:開放性骨折或穿刺傷直接污染骨髓腔。創(chuàng)傷后局部血腫形成缺氧環(huán)境,利于厭氧菌生長。X線早期可見軟組織腫脹,2周后出現骨質破壞。
4、鄰近感染:如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擴散至骨髓。常見于脛骨近端或股骨遠端,患兒出現假性癱瘓。MRI可顯示骨髓水腫和骨膜反應。
5、免疫缺陷:糖尿病、化療患兒易發(fā)生非典型病原體感染。革蘭陰性菌或真菌感染時癥狀不典型,易誤診為惡性腫瘤。需聯合免疫球蛋白治療。
急性期應嚴格臥床制動,患肢用石膏托固定?;謴推谥鸩竭M行被動關節(jié)活動,補充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魚肉、雞蛋。體溫正常后改口服抗生素4-6周,定期復查CRP和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