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偏紅可能由飲食因素、藥物影響、劇烈運動、尿路感染、泌尿系統(tǒng)結石等原因引起。
1、飲食因素:
攝入紅心火龍果、甜菜根等含天然色素的蔬果會導致尿液暫時性變紅。這類食物中的甜菜紅素等成分無法被人體完全代謝,通常停止食用后24小時內尿液顏色恢復正常。過量食用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也可能導致類似現(xiàn)象。
2、藥物影響:
服用利福平、柳氮磺吡啶等抗菌藥物,或酚酞類瀉藥時可能出現(xiàn)藥物性紅尿。部分化療藥物如阿霉素也會改變尿液顏色。這種改變屬于藥物正常代謝反應,需與血尿進行鑒別。
3、運動因素:
馬拉松等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可能導致運動性血紅蛋白尿。劇烈運動使紅細胞在血管內機械性破裂,血紅蛋白通過腎臟濾出形成醬油色尿。適當補液休息后多可緩解,反復發(fā)作需排查遺傳性溶血疾病。
4、尿路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伴隨血尿癥狀,通常與大腸桿菌感染有關。患者多伴有尿頻尿急、排尿灼痛等癥狀。尿常規(guī)檢查可見紅細胞和白細胞升高,需進行尿培養(yǎng)確診病原體。
5、泌尿系結石:
腎結石移動劃傷尿路上皮時會出現(xiàn)肉眼血尿,常見于草酸鈣結石患者。典型表現(xiàn)為突發(fā)腰部絞痛向會陰部放射,B超或CT可明確結石位置。直徑小于6mm的結石多可通過藥物排石治療。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飲水量,減少高草酸食物攝入。建議進行尿常規(guī)和泌尿系統(tǒng)超聲檢查排除病理性因素,持續(xù)性血尿患者應及時就診泌尿外科。適量運動后注意補充電解質,避免長時間憋尿誘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