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多數患者可以徹底治愈。急性乙肝的預后主要與病毒清除能力、肝臟損傷程度、免疫狀態(tài)、治療時機、合并癥控制等因素有關。
1、病毒清除能力:
成年感染者中約95%可通過自身免疫系統(tǒng)完全清除乙肝病毒,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并產生保護性抗體。嬰幼兒因免疫系統(tǒng)未發(fā)育完善,病毒清除率不足10%。病毒載量較低者更易實現自發(fā)性清除。
2、肝臟損傷程度:
無黃疸型急性乙肝患者肝細胞損傷較輕,3-6個月內肝功能可完全恢復。重度黃疸或凝血功能障礙提示肝細胞大量壞死,需警惕進展為肝衰竭。血清轉氨酶水平超過正常值10倍以上者需住院監(jiān)測。
3、免疫狀態(tài):
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術后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清除率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乙肝時,約30%可能轉為慢性化。妊娠期婦女因免疫耐受增強,慢性化風險增加15%-20%。
4、治療時機:
發(fā)病7天內使用干擾素α-2b可提高病毒清除率。恩替卡韋等核苷類似物適用于重癥傾向患者,需持續(xù)用藥至乙肝表面抗原轉陰。中藥制劑如苦參素膠囊具有輔助抗病毒作用。
5、合并癥控制:
合并酒精性肝病會延緩肝功能恢復,需嚴格戒酒。脂肪肝患者建議低脂飲食并控制體重。肝硬化基礎上一旦發(fā)生急性乙肝,進展為肝衰竭風險達40%,需人工肝支持治療。
急性乙肝恢復期應保證每日優(yōu)質蛋白攝入60-80克,優(yōu)先選擇魚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祻秃?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以散步、太極等有氧運動為主。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及乙肝兩對半,治愈后仍需每年復查1次,持續(xù)觀察3年以上。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使用損肝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等。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時及時就醫(yī)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