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腺囊腫可能由腺體導管阻塞、局部感染、激素水平變化、外陰衛(wèi)生不良、先天導管狹窄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熱敷坐浴、抗生素治療、手術造口、穿刺引流、腺體切除等方式治療。
1、導管阻塞:腺體導管因分泌物黏稠或上皮細胞堆積導致堵塞,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腫。避免久坐壓迫會陰部,每日溫水清洗外陰可降低風險。急性期可局部熱敷促進腺管通暢。
2、細菌感染:外陰部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感染引發(fā)腺體炎癥,導管壁腫脹閉合。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可能伴隨低燒。需口服頭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激素影響:妊娠期或月經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腺體分泌亢進。囊腫常呈周期性增大,哺乳期后可能自行消退。穿著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刺激。
4、衛(wèi)生因素:經期衛(wèi)生巾更換不及時或如廁清潔不當,導致細菌逆行感染。囊腫易反復發(fā)作伴膿性分泌物。日常需保持外陰干燥,避免使用堿性洗劑沖洗陰道。
5、結構異常:先天導管狹窄或術后瘢痕形成,造成持續(xù)性排泄障礙。囊腫直徑超過3cm或反復感染需行囊腫造口術,嚴重者需腺體切除術。術后需每日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
日常增加冬瓜、薏米等利水食物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月經期每2小時更換衛(wèi)生巾,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出現持續(xù)疼痛、發(fā)熱或囊腫破潰需及時婦科就診,避免自行擠壓導致感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