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可通過藥物治療、微創(chuàng)手術、開放手術等方式干預。手術適合中重度癥狀患者,需結合尿流率檢查、殘余尿量等指標評估。
1、藥物控制:
輕中度患者首選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多沙唑嗪緩解排尿困難,5α還原酶抑制劑如非那雄胺縮小腺體體積。植物制劑如鋸棕櫚提取物可輔助改善癥狀。需持續(xù)用藥3-6個月評估療效。
2、微創(chuàng)手術: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適用于腺體80g以下患者,術后留置導管3-5天。激光汽化術出血風險更低,適合高齡或凝血功能障礙者。兩種術式均可保留性功能,住院周期約5-7天。
3、開放手術:
恥骨上前列腺摘除術處理100g以上巨大腺體,需全麻且恢復期較長。經會陰手術路徑感染風險較高,現已少用。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尿失禁,需進行盆底肌訓練。
4、手術指征:
反復尿潴留、殘余尿量超過150ml、繼發(fā)膀胱結石或腎積水需手術。合并嚴重心肺疾病患者需謹慎評估,可能與長期尿路梗阻、逼尿肌功能減退有關,通常表現為夜尿增多、排尿中斷等癥狀。
5、保守觀察:
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7分以下建議生活方式調整。限制晚間飲水量,避免服用含麻黃堿的感冒藥。坐浴可緩解會陰部不適,騎自行車鍛煉盆底肌群。
日常需控制紅肉及酒精攝入,適量食用南瓜籽、西紅柿等含鋅食物。術后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定期復查尿流動力學。排尿后按壓會陰部可減少殘余尿,每年需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排除惡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