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可通過定期產檢、控制體重、監(jiān)測瘢痕厚度、選擇合適分娩方式、警惕并發(fā)癥等方式降低風險。瘢痕子宮通常由剖宮產史、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穿孔修復術等因素造成。
1、定期產檢:瘢痕子宮孕婦需增加超聲檢查頻次,重點觀察胎盤位置與瘢痕關系。孕早期排除切口妊娠,孕中期評估胎盤植入風險,孕晚期監(jiān)測子宮下段肌層連續(xù)性。建議每4周進行專項超聲評估,發(fā)現(xiàn)異常時縮短至1-2周復查。
2、體重管理:孕期體重增長應控制在11-16公斤范圍內,避免巨大兒增加子宮破裂風險。每日攝入蛋白質80-100克,選擇魚肉、豆制品等優(yōu)質蛋白。每周進行5次30分鐘低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散步等。
3、瘢痕監(jiān)測:孕28周后通過超聲測量子宮下段肌層厚度,臨界值為2.5毫米。厚度3.5毫米以上可嘗試陰道試產,2.0毫米以下需提前終止妊娠。出現(xiàn)局部肌層缺失或羊膜囊膨出征象時,立即住院觀察。
4、分娩決策:陰道分娩需滿足胎位正常、胎兒體重<3500克、產程進展順利等條件。剖宮產指征包括前次剖宮產為古典式切口、本次妊娠合并胎盤前置等情況。二次手術建議選擇孕39周進行,避開瘢痕組織選擇新切口位置。
5、并發(fā)癥預防:注意識別子宮破裂先兆癥狀,如突發(fā)腹痛、胎心異常、陰道流血等。胎盤植入患者需備足血制品,術前放置腹主動脈球囊。產后重點觀察出血量,使用縮宮素、卡貝縮宮素等促進宮縮藥物。
瘢痕子宮孕婦應建立個性化膳食方案,每日補充鐵劑30毫克、鈣劑1000毫克預防貧血和抽搐。避免增加腹壓動作,咳嗽或排便時用手按壓瘢痕部位。分娩后嚴格避孕18-24個月,再次妊娠前需進行子宮瘢痕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