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引起頭暈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通過綜合治療緩解癥狀。頸椎病導致的頭暈通常與椎動脈受壓或交感神經(jīng)受刺激有關,需針對病因采取階梯式干預。
一、非藥物治療:
改變不良姿勢是基礎干預措施,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伏案工作,建議每30分鐘活動頸部。頸椎牽引可減輕椎間盤壓力,需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物理治療如超短波、中頻電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頸椎操通過緩慢的屈伸旋轉動作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推薦每天練習2-3組。
二、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有助于減輕神經(jīng)根水腫,常用藥物包括塞來昔布、洛索洛芬鈉等。肌肉松弛劑如乙哌立松可緩解頸肌緊張。改善微循環(huán)藥物如倍他司汀能增加椎基底動脈供血。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物如甲鈷胺可促進神經(jīng)修復,需注意藥物均需遵醫(yī)囑使用。
三、手術治療:
當保守治療無效且存在明確脊髓或神經(jīng)根壓迫時,可考慮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或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手術主要適用于椎間盤突出伴脊髓變性、骨贅嚴重壓迫椎動脈等情形,術后需配合頸托固定及漸進式康復訓練。
日常需保持枕頭高度適中,睡眠時避免頸部懸空。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鈣質,推薦食用牛奶、深綠色蔬菜等。游泳和放風箏等運動能有效鍛煉頸部后伸肌群,每周建議進行3次有氧運動。頭暈發(fā)作時應立即停止活動,選擇安全體位休息,避免突然轉頭或頸部過伸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