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狹窄可通過肛門擴張術、肛門成形術等方式治療。肛門狹窄通常由先天性畸形、慢性炎癥、外傷、腫瘤壓迫、術后瘢痕收縮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如肛門閉鎖或直腸陰道瘺,可能導致肛門狹窄。這類患者需在嬰幼兒期評估,若保守治療無效,需行肛門成形術重建正常解剖結構。伴隨排便困難、腹脹等癥狀。
2、慢性炎癥:
長期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疾病可導致直腸纖維化狹窄。當出現持續(xù)性排便疼痛、便血且生物制劑治療無效時,需考慮狹窄段切除吻合術。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免疫異常有關。
3、外傷性狹窄:
肛周撕裂傷或產傷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性狹窄,若肛門擴張器治療3個月仍不能維持2指寬度,需手術松解瘢痕。這類患者常伴排便時刀割樣疼痛、肛周皮膚裂傷。
4、腫瘤壓迫:
直腸癌或盆腔腫瘤壓迫導致的機械性狹窄,需根據腫瘤分期選擇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造瘺手術??赡芘c腫瘤浸潤、淋巴轉移有關,典型表現為便條變細、里急后重感。
5、術后并發(fā)癥:
痔瘡切除或肛瘺手術后瘢痕過度增生引起的狹窄,當出現排便梗阻、需長期依賴瀉藥時,需行瘢痕切除肛門成形術。這類狹窄多與術中黏膜切除過多、傷口感染有關。
肛門狹窄患者術后需保持高纖維飲食如燕麥、火龍果,避免久坐壓迫傷口,每日進行提肛訓練促進血液循環(huán)。術后3個月內定期復查肛門指檢評估恢復情況,出現發(fā)熱、劇烈疼痛或排便失禁需立即就醫(yī)。注意觀察排便頻率及性狀變化,必要時使用乳果糖軟化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