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身上起紅疙瘩越撓越癢可能與妊娠瘙癢性蕁麻疹性丘疹及斑塊PUPPP、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或過敏反應有關,可通過局部冷敷、保濕護理、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膽汁酸調節(jié)如熊去氧膽酸及就醫(yī)評估等方式緩解。
1、局部冷敷:
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輕敷瘙癢部位,每次10-15分鐘。低溫可暫時抑制皮膚神經(jīng)末梢的敏感度,減輕瘙癢感,同時減少因抓撓導致的皮膚屏障破壞。注意避免直接接觸冰塊以防凍傷,尤其孕婦皮膚敏感度較高。
2、保濕護理:
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保濕霜如凡士林、尿素軟膏每日涂抹2-3次。孕期激素變化易導致皮膚干燥,保濕可修復角質層水分流失,緩解因干燥加劇的瘙癢。重點涂抹腹部、四肢等易發(fā)紅疹區(qū)域,避開破損皮膚。
3、抗組胺藥物:
在醫(y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這類藥物不易透過胎盤屏障,安全性較高,可阻斷組胺介導的瘙癢反應。需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因其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4、膽汁酸調節(jié):
若伴隨手掌腳底劇癢或黃疸,需檢測血清膽汁酸水平。確診肝內膽汁淤積癥時,醫(yī)生可能開具熊去氧膽酸降低膽汁酸濃度,改善瘙癢并減少胎兒風險。該藥物需嚴格監(jiān)測肝功能,不可自行服用。
5、就醫(yī)評估:
紅疹持續(xù)擴散、出現(xiàn)水皰或發(fā)熱時需立即就診。妊娠期皰疹樣皮炎、疥瘡等需通過皮膚活檢或實驗室檢查鑒別。嚴重瘙癢合并胎動減少可能是胎兒窘迫信號,需超聲及胎心監(jiān)護評估。
孕期皮膚瘙癢需避免熱水燙洗、穿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上限制辛辣食物及海鮮等易致敏食物。每日記錄胎動變化,瘙癢夜間加重時可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需每周產(chǎn)檢監(jiān)測膽汁酸及胎兒狀況,多數(shù)癥狀在分娩后1-2周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