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可能由產力異常、產道異常、胎兒異常、精神心理因素、妊娠合并癥等原因引起,嚴重時可導致產后出血、產道損傷、胎兒窘迫、子宮破裂、新生兒窒息等后果。
1、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原因,可能與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陰道流血量多、血壓下降等癥狀。快速補充血容量同時使用縮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藥物促進宮縮,必要時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或子宮切除術。
2、產道損傷:急產或巨大兒分娩易造成會陰Ⅳ度裂傷、宮頸撕裂等損傷。明確損傷部位后需立即行會陰修補術、宮頸縫合術,術后預防性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
3、胎兒窘迫:臍帶繞頸、胎盤早剝等因素可能導致胎兒缺氧。通過胎心監(jiān)護發(fā)現異常時應立即改變體位、吸氧,必要時行產鉗助產或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
4、子宮破裂:瘢痕子宮產婦在強烈宮縮時易發(fā)生子宮破裂?;颊咄桓袆×腋雇窗樘バ南?,需緊急剖腹探查行子宮修補術或切除術,同時輸注紅細胞懸液糾正失血性休克。
5、新生兒窒息:產程延長導致胎兒吸入胎糞引發(fā)窒息。立即進行氣管插管清除呼吸道異物,使用腎上腺素、碳酸氫鈉等藥物復蘇,嚴重者需亞低溫治療保護腦功能。
預防難產并發(fā)癥需定期產檢篩查高危因素,孕期控制體重增長在11-16kg范圍內,每天進行30分鐘孕婦瑜伽或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分娩時保持放松心態(tài),選擇自由體位加速產程,產后注意會陰清潔并觀察惡露性狀,出現發(fā)熱、腹痛等異常及時就醫(yī)。母乳喂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子宮復舊,飲食應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的食物預防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