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腫瘤是否需要切除肛門主要取決于腫瘤位置、分期及患者個體情況,多數(shù)早期低位直腸癌可保留肛門功能。治療方案主要有腫瘤局部切除術、保肛手術如低位前切除術、經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Miles手術、新輔助放化療后評估手術、經肛門微創(chuàng)手術TEM。
1. 腫瘤位置:
腫瘤距肛緣距離是決定手術方式的關鍵因素。距離肛緣5厘米以上的中高位直腸癌,通??刹捎帽8厥中g;距離3-5厘米的低位直腸癌需結合術中快速病理評估肛門括約肌是否受侵;若腫瘤侵犯肛管或括約肌復合體,則需考慮切除肛門。
2. 臨床分期:
早期T1-2期腫瘤未突破肌層時,可選擇經肛門局部切除或保肛根治術;局部進展期T3-4期腫瘤需新輔助放化療縮小病灶后評估手術可能性;若存在遠處轉移IV期則以姑息性治療為主,通常不需切除肛門。
3. 肛門功能評估:
術前需通過肛門直腸測壓、直腸超聲等檢查評估括約肌功能。對于高齡或原有肛門失禁患者,即使腫瘤位置較低,若預期保肛后生活質量差,可能建議造瘺;年輕患者肛門功能良好時,醫(yī)生會盡可能選擇保肛術式。
4. 手術技術進展: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技術使低位保肛成為可能,ISR括約肌間切除術可對超低位腫瘤實現(xiàn)肛門保留。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和機器人手術進一步提高了保肛成功率,但需嚴格掌握適應癥。
5. 多學科協(xié)作:
MDT團隊會根據MRI評估腫瘤與括約肌關系、病理活檢結果、患者身體狀況等綜合決策。新輔助治療可使20%-30%原本需切除肛門的患者獲得保肛機會,術后還需結合病理報告決定是否需要輔助放化療。
確診直腸腫瘤后應盡早就診??漆t(yī)院,完善腸鏡、盆腔MRI等檢查明確分期。治療期間需保持高蛋白飲食促進傷口愈合,術后早期進行提肛訓練改善肛門功能。定期復查腸鏡和腫瘤標志物,5年內每3-6個月隨訪1次。保留肛門患者可能出現(xiàn)排便次數(shù)增多等癥狀,可通過飲食調整如低渣飲食和生物反饋治療改善。造瘺患者需學習造口護理技巧,選擇合適造口袋維護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