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后手臂淤青可通過冷熱敷交替、適度按壓、藥物輔助、抬高患肢、補充維生素等方式緩解。淤青通常由穿刺點滲血、按壓不當、血管脆弱、凝血異常、外力碰撞等因素引起。
1、冷熱敷交替:
淤青初期24小時內(nèi)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鐘,間隔1小時重復(fù),可收縮血管減少滲血。48小時后改用溫熱毛巾敷10分鐘,每日3次,促進淤血吸收。注意避免凍傷或燙傷皮膚。
2、適度按壓:
抽血后需用無菌棉簽垂直按壓穿刺點5分鐘以上,力度以不產(chǎn)生疼痛為宜。若已形成淤青,可在周邊輕壓按摩,每日2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切忌用力揉搓加重皮下出血。
3、藥物輔助:
淤青面積較大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環(huán),或外用肝素鈉軟膏抗凝消腫。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藥物。過敏體質(zhì)者用藥前需皮試。
4、抬高患肢:
日常將手臂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睡眠時用枕頭墊高,利用重力作用減少局部血液淤積。配合手指屈伸運動,每小時活動5分鐘,預(yù)防靜脈回流受阻。
5、補充維生素:
增加富含維生素K的菠菜、西蘭花等深綠色蔬菜攝入,輔助凝血功能恢復(fù)。適量補充維生素C增強血管彈性,獼猴桃、鮮棗等水果每日200克為宜。
淤青通常1-2周可自行消退,期間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若伴隨持續(xù)腫脹、劇烈疼痛、皮膚發(fā)黑或發(fā)熱,需排查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礙。日常抽血后應(yīng)保持穿刺點干燥24小時,選擇血管條件較好的肘正中靜脈穿刺,凝血功能異常者提前告知醫(yī)護人員采取防護措施?;謴?fù)期可進行握力球鍛煉促進上肢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開淤青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