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息肉可通過局部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冷凍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該癥狀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尿道黏膜損傷、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排尿不適、局部異物感等癥狀。
1、藥物治療:適用于體積較小的炎性息肉。臨床常用聚維酮碘溶液局部消毒,配合莫匹羅星軟膏抗感染,或使用雌激素軟膏調節(jié)局部黏膜增生。需每日清潔患處并規(guī)范用藥2-4周。
2、物理治療:直徑<5mm的息肉可采用液氮冷凍或CO2激光氣化。激光治療具有精準消融、出血少的優(yōu)勢,術后需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避免騎自行車等摩擦動作,恢復期約1-2周。
3、電切手術:蒂部較寬的息肉建議行尿道口息肉電切術,采用高頻電刀沿基底切除。術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術后留置導尿管24小時防止尿道狹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5%。
4、傳統(tǒng)切除術:適用于反復出血或疑似癌變的較大息肉。通過尿道外口切開直接摘除病灶,需縫合黏膜防止尿道變形。該術式需局部麻醉,完整切除后復發(fā)率不足3%。
5、病理檢查:所有切除組織均應送病理活檢。若提示鱗狀上皮增生伴炎細胞浸潤,需定期復查;發(fā)現(xiàn)非典型增生時,需擴大切除范圍并每半年進行尿道鏡檢查。
日常需選擇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每日飲水2000ml稀釋尿液刺激。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可適量補充維生素C增強黏膜修復能力。出現(xiàn)排尿疼痛加劇或血尿時需及時泌尿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