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尿崩癥患者排尿量確實可能超過飲水量。該疾病以多飲多尿為典型特征,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腎臟對其不敏感導致尿液無法濃縮。
一、疾病機制與典型表現(xiàn):
尿崩癥分為中樞性和腎性兩類。中樞性尿崩癥由下丘腦或垂體病變導致抗利尿激素合成不足;腎性尿崩癥因腎臟對抗利尿激素反應低下。患者每日尿量可達4-20升,遠超正常兒童1-2升的尿量。由于尿液極度稀釋,患兒可能通過增加飲水量補償水分丟失,但嚴重時仍可能出現(xiàn)脫水。
二、診斷與鑒別要點:
需通過禁水加壓素試驗明確診斷。中樞性尿崩癥在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顯減少,腎性尿崩癥則無反應。需與糖尿病、精神性多飲等疾病鑒別。糖尿病患兒尿中含糖且伴血糖升高;精神性多飲者飲水量常先于尿量增加,且夜尿增多不明顯。
三、治療與日常管理:
中樞性尿崩癥可采用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療,如去氨加壓素;腎性尿崩癥需限制鈉鹽攝入并配合噻嗪類利尿劑。日常需記錄出入量,隨身攜帶飲水,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脫水。夏季或發(fā)熱時需增加水分補充,睡前限制飲水以防夜尿影響睡眠
患兒應定期監(jiān)測電解質及腎功能,教育其識別口渴感。家庭需備足飲用水,學校需配合如廁需求。若出現(xiàn)頭痛、嗜睡等脫水癥狀需立即就醫(yī)。長期未控制的尿崩癥可能影響生長發(fā)育,需通過規(guī)范治療維持正常生活。